【政策贯宣】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“9+N”政策2.0版

发布时间:2019-04-02

人大文化科技园政务服务站自2015年2月挂牌设立以来,致力于为入驻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接受入驻企业关于企业开办、税务、注销等各方面的咨询,同时积极向企业传达北京市各项最新政策。

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,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市商务局、市税务局、市高级人民法院、市电力公司等单位,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难点继续深化改革,推出“9+N”政策2.0版。政策秉持“精简环节、精简时间、精简费用、增加透明度”的原则,在办理建筑许可、获得用水用气、开办企业、跨境贸易、纳税等多个领域去繁就简,最大程度为企业减负松绑。

《海淀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》,包含营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、完善透明高效的投资环境、营造快捷便利的政务环境、打造结构优化的空间环境、构建精准高效的政策环境、优化宜业宜居的人才环境、维护公平合法的市场环境、完善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等八个方面的49项具体措施,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,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,持续优化本区政务环境、市场环境、创新环境,切实提高为社会主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。

营造快捷便利的政务环境

1.大力整合政务服务“网上办”

提升网上服务大厅功能,公布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。整合全区43个委办局1336个区级事项,整合各街道99个事项及各镇105个事项,提供网上预约451个事项以及网上申报359个事项,让群众少跑路。扩大全区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覆盖率,网上受理事项不低于部门事项的30%,推进企业办事“零见面”。

2.着力推进创业服务“就近办”

健全政务服务站服务网络,丰富政务服务站服务内容,将政务服务延伸至区域内的众创空间、大学科技园、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密集区域,为创新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审批服务代办等精准化就近服务。启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企业加速驿站,并在加速驿站设立海淀区社保中心北清路分中心,为北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企业设立、人才社保、创新创业辅助等就近服务。

3.实现商事服务“集中办”

在高校创新科技园密集区,建设并启用中关村南大街联想桥联合办事大厅,集中为企业办理设立变更、税务登记缴纳等专业化联合服务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“一站式服务”大厅,涉及企业开办事项“只进一门,只对一窗”,涉企审批事项实现“一窗受理,后台流转;一次申报,全程办结”。大幅度缩短企业初次申请增值税发票申领时间,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一日内即可领取发票。

4.推出创新服务“码上办”

发布创新服务二维码,零距离对接创新服务需求,打造涵盖创新创业政策发布、创新创业政策申报、服务需求对接、审批事项办理等功能的全流程、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。

5.推进行政执法“协同办”

执法部门坚持督改为主、处罚为辅的原则,积极协助企业完成相关整改措施,实现早报告、早沟通、早协调、早化解。加大执法部门事前服务力度,定期宣传发布年度执法监督重点、企业经营、市场运行中的违法风险点,从源头降低执法监管成本。对新业态、新事物的监管执法,坚持审慎包容发展原则,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,营造包容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。

6.打造服务前置“主动办”

一步拓宽政务服务咨询范围,提供前置咨询服务,根据企业法人生命全周期服务阶段,分模块设置咨询岛、信息台,主动帮办,建立专业服务团队,提供“迎接式”服务,实现“一类一模块”前置咨询;建立材料入窗前的专业咨询帮办团队,提供材料初筛、咨询详解、复杂件先行梳理等服务,提高窗口办件效率。

7.推行清单事项“即时办”

全面梳理、制定海淀区公共服务(政务服务)“即办”清单与其他时限清单,推行“即办公示”机制,接受社会监督,实现阳光透明的标准化服务。围绕“法人事项向大厅集中,个人事项向基层下沉”原则,推动清单分类的循序渐进“双靠拢”(其他时限清单向“即办”清单靠拢、“即办”事项向窗口和基层靠拢),压缩服务事项的办结时限,促进行政权力向基层下放,提高为民服务效率,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。严格执行市区统一权力清单、中介服务事项清单、各类证明事项清单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、各类行政许可证件清单、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清单。

8.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

统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,做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,落实各级各类大厅运行管理办法,加强窗口服务管理,强化首问负责、一次告知、免费代办和首席代表等服务。

9.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

持续推进涉企事项“多证合一”“一照一码”和个体工商户“两证整合”改革;有序开展“先照后证”项目“双告知”,实现“先照后证”企业“证照分离”;开展简易注销登记工作,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;向社会开放名称数据库,率先试点企业名称自主预查制度,实现名称登记审查时限由两个工作日缩短至20分钟。落实中关村19条关于降低企业登记门槛,简化企业登记手续,放宽住所登记条件,探索“一照多址”的登记管理模式。率先开展登记注册服务第三方平台试点工作,对接金融机构及创业服务机构,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第三方注册服务。

10.探索“网上办照、移动端办照”

立足创业服务提质计划,加大创业服务支持,依托北京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,为创业群体提供多渠道、多形式的工商登记服务,借助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和北京市工商登记手机APP,探索网上办照、微信咨询和移动互联网办照新模式。

11.推进便利快捷的不动产交易

积极落实小微企业(含个体工商户)免收登记费政策,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登记费负担;拓宽服务外延,对驻区企业提供预约及批量办理服务,必要时提供绿色通道服务,缩短办理时限;推进不动产交易“一窗式办理”,规划国土委海淀分局于4月份率先实现与区地税局的协同办公,于5月份实现与区房管局、区地税局协同办公,最终实现房屋交易、缴税及不动产登记业务“一窗式办理”。

12.完善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机制

进一步完善工商部门、税务部门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机制,着力加强对总部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服务,为集团企业提供政策培训、风险防控、涉税管理等专业化服务,协助集团总部优化内部管理。

13.实施重点企业“专员负责制”

聚焦大型企业、领军企业、高成长企业、潜力企业。建立重点企业三级联系人体系,提高政企项目推进、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效率,精准对接各类企业需求。支持区域总部经济发展。加强对辖区内总部企业的走访服务,积极对接在京央企,梳理央企投资、合作项目情况,促进央企项目在海淀区落地。

14.加大政务公开力度

努力实现权力流程全公开、服务过程全公开、事项要素全公开,便于企业获取权威规范全面的信息,优化投资和管理。进一步完善“信用海淀”网站平台建设,加大数据归集力度,营造诚信经营环境。


扫描以下二维码,了解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